在现代社会,印章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由于管理不善或法律意识淡薄,印章管理风险事件时有发生。近日,一名律师因抢夺印章罪被拘役,再次引发了公众对印章管理风险的关注。
裁判合同有效的为3个案例,在无权行为人盖假章类案中构成合同有效的裁判理由为行为人构成表见代理。
(2)合同无效案例
裁判合同无效的为2个案例,在无权行为人盖假章类案中裁判合同无效的理由是不构成表见代理。

从收集到的31个裁判案例中,将无权行为人盖真章的类案予以单列,共有6个案例,其中裁判合同有效案例3个,无效案例3个。由于收集到案例经过多审,故以终审来判断合同是否有效。裁判合同有效的为3个案例,无权行为人盖真章类案中裁判合同有效的理由是构成表见代理或代表。

裁判合同无效的为3个案例,无权行为人盖真章类案中裁判合同无效的理由是未构成表见代理。

从收集到的31个裁判案例中,将有权行为人盖假章的类案予以单列,共有5个案例,既有裁判合同有效案例也有裁判无效案例,其中有3个案例经过多审,且多审情况不一致。由于收集到案例经过多审,故以终审来判断合同是否有效。裁判合同有效的为3个案例,有权行为人盖假章类案裁判合同有效的理由是构成表见代理、有权代理和代表。

裁判合同无效的为2个案例,有权行为人盖假章无效,但是根据过错承担责任。

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发现,有权行为人盖真章类案比较容易出现盖章意思表示的抗辩,比较集中的是不规范盖章的意思表示认定问题和是否非名义人意思盖章认定问题。不规范盖章的意思表示认定问题出现在不属于借款合同的签约方,仅在借款合同落款处盖章,构成何种意思表示,法院判决不一,共收集到了4个裁判案例。共有4种意思认定,第1种是(2022)鲁0502民初1747号认为盖章视为债务的加入,第2种是(2016)川民申1872号认为盖章视为无有效意思表示。第3种是(2015)防市民再终字第6号认为盖章视为证明借款存在,第4种是(2012)苏商终字第0199号认为盖章生效情形由法院规定。如何认定不是借款合同当事人但是在借款合同处盖章的意思表示,法院存在视为债务加入、无有效意义、证明借款存在、盖章效力待定等4种意思表示。

公司印章,是企业合法经营的重要标志,也是内部信息安全的重要保障。然而,印章管理不善,可能会引发各种风险,给公司带来巨大损失。2.使用假冒印章、扫描打印印章等,导致公司文件被伪造, 造成财务损失和法律责任。 3.无资质印章使用: 使用未经备案的内设部门印章,这导致难以追溯责任,也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 4.多重印章问题:同一个印章在不同场合被重复使用,增加印章被盗或泄露的风险, 也会导致印章管理混乱。 5.数码符号印章问题: 数码符号印章虽然方便,但存在被复制、伪造的风险。批准流程: 印章刻制、使用均需经领导层批准,记录审批流程。 指定单位备案: 选择公安机关指定单位进行印章刻制,并进行备案。 使用登记: 建立印章使用台账,记录每次使用情况,保留原始凭证。 审查印章真伪:要求对方提供公司局的刻章许可或者委托律师调查对方的印章备案情况。 检查印章印迹:仔细观察是否有油印等公章正常使用时所具有的印迹。 定期盘点: 定期检查印章数量,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制定印章管理制度: 清晰地定义印章使用权限、责任人等,保障印章安全管理的有效性。电子印章作为现代企业管理工具,其便利性与传统实体印章相比十分显著。然而,在信息安全日趋严格的社会环境下,电子印章的安全风险也随之出现,需要引起相关单位和企业的高度重视。电子印章作为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便利性与传统实体印章相比,难以忽视。然而,在信息安全日益成为关注重点的社会环境下,电子印章的安全风险也应引起相关单位和企业的高度重视。
被复制粘贴: 电子印章本质上是一种图像文件,易被复制粘贴并用于不当目的。被仿制: 违法分子可能会利用技术手段,仿制类似于电子印章的图像,以达到不法的目的。被盗用: 尽管部分企事业单位采取措施,通过输入特定口令的方式实现电子印章的溯源管理,但这种管理方式并不完全解决问题。典型案件如(2020)鲁0105民初2267号。在该案件中,某旅游平台被控与旅客没有有效的旅游合同关系。案情显示,案外人盗用了旅游平台的电子印章,并以此欺骗旅客。电子印章在使用中,不仅存在被复制粘贴的风险,还存在被仿制的风险。部分违法分子为了获得不法权益,会仿制电子印章,通过某些软件的操作制作与实体印章相似印章,通过以假乱真的方式获得权益。典型案例如如黄某涉嫌伪造公司电子印章实施诈骗,涉案金额高达600余万元。经过相关调查黄某自2016年以来,多次冒用某地方国企业务经理的身份,伪造企业行政、财务、合同电子公章,通过邮件形式与我国香港一家公司合作谈生意。取得该公司信任后,黄某骗取98万美金(折合人民币600余万元)货款,并将货款占为己有后失联。再如,某讯与某辣酱事件。2020年6月,某讯状告某辣酱拖欠千万元广告费用,结果查明是3名不法分子伪造了某辣酱公司印章,冒充某辣酱公司市场经营部经理,与某讯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导致某讯遭遇了巨额诈骗。电子印章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工具,其便利性不容忽视。然而,在信息安全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焦点的情况下,电子印章的安全管理问题也应引起相关单位和企业的高度重视。
尽管部分企事业单位通过输入特定口令的方式来记录电子印章的使用情况,但这种方法并不能完全避免被盗用的风险。
电子印章的制作依赖于网络平台,而网络环境的开放性,导致部分违法分子可能利用技术手段获取口令信息,从而掌握电子印章的使用权。
2019年央视《焦点访谈》报道了某新能源投资平台的“高回报骗局”,该平台承诺日利息高达4.08%,吸引了不少投资者。但调查发现,此平台的出现与电子印章被盗用有关。违法分子利用盗取的电子印章,以企业名义组织诈骗活动,最终导致投资者的利益受损,也严重损害了企业的形象。
(1)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的岗位法律风险防控机制,并全面地了解印章管理岗位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在强化法律风险防范意识教育的同时,使其明确印章管理的重要性,并提升印章管理的综合技能水平,树立全员的风险防范意识。
(2)企业全新注册的单位在获得了营业执照之后,需要直接进入行政服务中心,并提出刻制印章与备案的要求。企业临时进行印章的刻制,主要包括项目部印章,并由印章管理部门提出。在经过专业部门、法律部门的审查之后,上报给企业的领导审批。经过一系列的审批之后,印章管理部门需要统一在公安机关指定的单位做好备案处理工作。印章管理部门在印章交付使用之前,要下发启用的文件。
(3)企业务必要搭建统一的印章使用台账,并制定印章使用申请表。申请使用的印章单位需要根据印章管理的规定,进行审批程序的把控。经过相关部门领导审批之后,印章使用单位需要做好统一的印章使用登记工作。企业的文件管理人员需要严格地审查相关文件,了解申请的内容、次数是否一致,确定无误后才能使用印章。
(4)对于印章的保管人员来说,需要做好印章的保管工作。如果没有经过领导层的批准,就不能私自携带印章外出。如果出现印章丢失的问题,需要在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进行报案,并提出报案证明,还需要在项目所在地报纸上进行遗失声明的刊登。
(5)企业要定期对印章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印章管理人员需要遵循印章管理的基本规定,组织监察部门、法律部门等做好单位印章使用情况的检查工作,及时发现各个环节中蕴藏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管控措施。
(6)企业需要进一步强化对部门印章、项目部印章的管理力度,并对审批的程序与使用途径提出限定要求,严格根据企业的行政公章使用程序及各级印章的保管制度,明确使用单位。对于项目部印章与各个部门来说,都需要了解使用的范围,不能使用在外部签订合同方面,也不能印在对外证明材料上,需要将相关的使用权限告知利益相关方。企业的相关部门与项目部人员需要指定印章保管人,建立完善的台账,不能允许分包方使用项目部的印章。
(7)如果企业的所属部门在被撤销或是变更的时候,印章的统一管理就需要获得完整的印章使用记录、收缴印章记录等。如果下属分公司注销,就需要在工商部门完成注销手续之后,进行分公司行政印章、合同章、财务章的收集工作,并做好详细的记录工作。在关闭了项目部门之后,项目部门的印章以及使用记录需要及时上交给企业的印章管理部门。企业的印章管理部门会与法律部门进行合作,做好收缴印章的销毁工作,并根据相关规定做好存档处理工作。
(8)如果企业遇到了仿冒单位公章或是项目部印章,企业的印章管理部门就需要整合真实的情况,并汇报给法律管理部门,由法律管理部门根据法律法规提出解决措施,具体的解决方式如下:
①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并对仿冒公章的人追究相关责任;
②在报纸上进行各项声明的发布,并且及时告知潜在的客户;
③及时通知仿冒合同的相对人,确保将事实传达清楚,解除相关合同。如果相对人不配合,需要向当地的法院提出申请,借助法律的途径与方式解除合同。
来源、转载:法律笔谈
凡本微信公众平台标明“转自”或“来源”的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平台所有,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供读者学习、参考,不代表本所公众号观点。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微信后台留言,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非常感谢!
素材来源官方媒体/网络新闻